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7〕44号)要求,近日,中国科学院将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项目(人选)情况予以公示。曾庆存和陈创天两位院士提名国家最高科技奖。
今年中科院提名曾庆存和陈创天两位院士为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下面一起了解下。
曾庆存,从事大气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6 年 8 月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 1966 年 1 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 所长(1984-1993),学术委员会主任(1999 年至今),1980 年 10 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中国科学院提名意见: 曾庆存院士是国际上推进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发展成为现代先进学科 的重要学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于 2016 年被世界气象组织授予第 61 届国际气象组织(IMO)奖(气象学最高奖),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 年)、全国劳动模范(1980 年)和先进工作者(1989 年)、第十三和十四届 中央候补委员。主要学术成就有: 1979 年开辟大气动力学方程基本问题的系统研究,被国际评价为“世界首 创”、“气象学理论化的极重要篇章”; 1961 年首次成功数值求解大气动力、热力学原始方程组作实际数值天气预 报,其“半隐式差分法”、“标准层结扣除法”和“平方守恒格式”等为国际普 遍采用,是当今高性能计算的主流算法之一; 1974 年建立了大气红外遥感的系统理论和变分反演方法,被国内外广泛应 用于气象卫星数据处理和遥感业务应用,是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警的重要手段; 1983 年起领导自主研制大气和大洋环流模式等,1990 年开创了跨季度气候 动力预测系统(框架包括四部分)并业务应用。 他一直在科研一线,目前领导和参与地球系统模式的设计及研制,是“地球 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的首席科学家。 他在科研规划、组织领导、高级人才培养以及大气、海洋、力学和数学等学 科间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也有广泛和重要的贡献。他学风严谨,实事求 是。 对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条件,经研究决定,提名曾庆存院士为 2018 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
陈创天,从事人工晶体研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院士),196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中科院提名意见: 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的重要基础材 料,其拓展了激光的波长范围,促进了激光技术的发展,是 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的研究前沿;对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 科学意义,而且促进了激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陈创天提出了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揭示 了物质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关系。在此理论基础上,陈 创天领导团队相继发现了 BBO、LBO、KBBF 等一系列新型 非线性光学晶体,覆盖了从可见、紫外到深紫外激光波段。 BBO 和 LBO 在已经工业上获得了商业化应用,开拓了新的 激光器产业,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KBBF 晶体实现了实 用化,实现了深紫外激光输出,使得人类多了一个探索物质 世界的手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陈创天的工作引起了国 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以陈创 天为领头的我国科学家的工作,奠定了我国非线性光学晶体 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我国该领域的研究也从跟踪西方到目 前引领国际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发展。 陈创天的科研成果和突出贡献获得了多项科技奖励,其 排名第一的有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 项,国家发明一 等奖 1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等。排名第四的有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陈创天还荣获 2013 年度国际晶体生 长协会最高奖之一 Laudise 奖,为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 项。 陈创天数十年的科研生涯还培育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 工程院院士在内的无数科技人才。 提名陈创天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
今年中科院提名曾庆存和陈创天两位院士为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下面一起了解下。
曾庆存,从事大气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6 年 8 月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 1966 年 1 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 所长(1984-1993),学术委员会主任(1999 年至今),1980 年 10 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中国科学院提名意见: 曾庆存院士是国际上推进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发展成为现代先进学科 的重要学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于 2016 年被世界气象组织授予第 61 届国际气象组织(IMO)奖(气象学最高奖),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 年)、全国劳动模范(1980 年)和先进工作者(1989 年)、第十三和十四届 中央候补委员。主要学术成就有: 1979 年开辟大气动力学方程基本问题的系统研究,被国际评价为“世界首 创”、“气象学理论化的极重要篇章”; 1961 年首次成功数值求解大气动力、热力学原始方程组作实际数值天气预 报,其“半隐式差分法”、“标准层结扣除法”和“平方守恒格式”等为国际普 遍采用,是当今高性能计算的主流算法之一; 1974 年建立了大气红外遥感的系统理论和变分反演方法,被国内外广泛应 用于气象卫星数据处理和遥感业务应用,是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警的重要手段; 1983 年起领导自主研制大气和大洋环流模式等,1990 年开创了跨季度气候 动力预测系统(框架包括四部分)并业务应用。 他一直在科研一线,目前领导和参与地球系统模式的设计及研制,是“地球 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的首席科学家。 他在科研规划、组织领导、高级人才培养以及大气、海洋、力学和数学等学 科间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也有广泛和重要的贡献。他学风严谨,实事求 是。 对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条件,经研究决定,提名曾庆存院士为 2018 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
陈创天,从事人工晶体研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院士),196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中科院提名意见: 紫外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的重要基础材 料,其拓展了激光的波长范围,促进了激光技术的发展,是 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的研究前沿;对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 科学意义,而且促进了激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陈创天提出了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揭示 了物质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关系。在此理论基础上,陈 创天领导团队相继发现了 BBO、LBO、KBBF 等一系列新型 非线性光学晶体,覆盖了从可见、紫外到深紫外激光波段。 BBO 和 LBO 在已经工业上获得了商业化应用,开拓了新的 激光器产业,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KBBF 晶体实现了实 用化,实现了深紫外激光输出,使得人类多了一个探索物质 世界的手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陈创天的工作引起了国 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以陈创 天为领头的我国科学家的工作,奠定了我国非线性光学晶体 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我国该领域的研究也从跟踪西方到目 前引领国际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发展。 陈创天的科研成果和突出贡献获得了多项科技奖励,其 排名第一的有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 项,国家发明一 等奖 1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等。排名第四的有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陈创天还荣获 2013 年度国际晶体生 长协会最高奖之一 Laudise 奖,为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 项。 陈创天数十年的科研生涯还培育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 工程院院士在内的无数科技人才。 提名陈创天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