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色石灰绿石绿熟褐南北书派论尊龙现金人生就是博石灰水晶蓝那辗石榴红今天说的李蟠怀揣三十六个馒头去考试,成为家乡明清期间唯一的状元郎,徐州丰县还保留着李蟠的纪念馆呢! 这么一个难得的状元郎,却毁在了孔尚任的戏本子里,从此断绝官场。
清朝对来赶考的考生都会严查,要是高中了进士,把你的祖籍加上出身都会详细记录在册,以便以后查阅,也减少弄虚作假。
所以我们先来普及一下李蟠的籍贯,在徐州的丰县出生成长,祖上是河北籍贯,在元朝时候迁居至此,是个读书世家。
虽然李家人都比较上进,李蟠的祖父是个举人,李蟠的父亲因为才华出众被地方推举进入国子监,但他们都没有混出什么本事来。
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除了走到进士那一步,其他层次的,有可能成为籍籍无名的芝麻小官,也有可能做了教书先生。
不管怎么样,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阶级现状是唯一的出路尊龙现金人生就是博。他们把这份殷切的期望放到了李蟠身上,他承担了父亲和祖父两份心愿。
望子成龙的心理让他们从小就给李蟠启蒙,对他的学习尤为严格尊龙现金人生就是博,李蟠也是不断勤学苦练,在三十六岁中了举人。
条件不够,努力来凑。三十多岁中举显然称不上天才,李蟠的家庭一贫如洗,当地教学资源也不多,这已经是他能够做到的最好的地步了。
别人都是带着书童仆人进京赶考,还雇马车住旅店,偏偏李蟠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一路上背着一个大包,里头装着干巴巴的馒头。
这一年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四十出头的人,要不是家中长辈期望太深,他再多耗几年就要年过半百,就会变成碌碌无为的庸人。
进了决定命运的考场,李蟠不急不躁,慢吞吞写着文章,饿了喝口水再啃两口馒头,他的包里还有三十六个大馒头呢!
天慢慢黑下来,考场里渐渐变得空旷,写完的考生都交卷走了,偏李蟠还坐在位置上写卷子,成为了最后一个人。
每一场是考一天,时间的限制到天黑后燃完三根蜡烛,算是今天的考试彻底结束。李蟠成为考场最后一个人,他不交卷,考官也不能走。
因为头次碰到这么磨叽的考生,康熙皇帝很快也得知了这件趣事,知道有个叫做李蟠的考生吃着馒头写到最后尊龙现金人生就是博,不禁生了兴趣。
通过会试之后就是皇帝主持的殿试,算是一个象征性的当堂面试,为了排名次的。轮到李蟠的时候,康熙皇帝对他有印象,多问了一些问题。
皇帝的提问那可是关乎时政的,不仅涉及到最寻常的吏治边防和河治民生,还抽查了冷门的军事方策,李蟠的回答头头是道,得了康熙皇帝的喜欢。
在其他人嫉妒的眼中,康熙皇帝毫不掩饰对李蟠的欣赏,指定李蟠作为这一届状元,赐官得进翰林院。
接下来就是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再往上继续爬,位极人臣,这只是李蟠最美好的幻想。现实没有那么轻松,官场更不会如此容易。
李蟠很快就受到了挫折,他坏在是个没背景的,在官场单打独斗,哪怕有皇帝的青睐,那也只是一时的恩宠。
最棘手的活儿就是由他来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很多李蟠得罪不起的人来找他走后门,李蟠性子刚正,通通拒绝了。
顺天府是个富贵地,这里的水太深,李蟠作为皇帝特派来的主考官,他面对这些官官相护的乱象,只有被辗轧的份儿。
说实在的,李蟠也不过才当了两年不到的官,一上来就接手主考官的任务,实在不科学,闹不好就会掉人头。
这显然就是有人不想让李蟠好过,借此把这个毫无根基的状元郎整下去。李蟠拒绝和顺天府官场同流合污,他会被小人整治。
如果他接受了就更好,这种事情就是给敌人递把柄,在康熙皇帝把此事一揭露,李蟠的前途和小命就都没了。
虽然李蟠自持秉公无私,还是有莫名其妙的传言被散播出去,诬赖李蟠徇私枉法,公然舞弊,闹到了康熙皇帝面前。
康熙皇帝半信半疑,学子们为流言在外面吵闹,他只能派重臣监察中举的考生重考一遍,结果这些举人都符合了资格。
本来事情到这里可以结束的,历史牵连到另外一个人物,就是那个写了《桃花扇》的孔尚任,他听信流言写了一篇《通天榜》传奇。
舆论的传播是巨大的,戏剧很快在百姓之间流传开了,大家都相信了这传言的故事,主考官李蟠受贿万两白银舞弊。
可怜无人相信李蟠的清白,哪怕朝廷公布了案件的水落石出,百姓们却纷纷倒在了孔尚任的戏本子这一边,抗议要康熙皇帝处置李蟠。
两边妥协的结局就是李蟠下狱,获罪流放千里之外的沈阳,在三年之后康熙皇帝想起来这么一个人,特赐他免罪归乡。
等到康熙皇帝南巡时,恰巧路过李蟠的家乡,想要再次起用他,他也知道李蟠那罪名实在无辜。惨遭此罪的李蟠心灰意冷,拒绝步入仕途。
好端端的一个满怀抱负的状元郎,本来应该在朝廷上大展身手,他的官运却戛然而止,莫须有的罪名更是雪上加霜。
晚年算是有几分凄凉和心酸,李蟠还在受到那些流言的影响,周围的百姓都议论他是个大贪官,投去异样的眼光。
那位舆论的源头孔尚任也没有好过,康熙皇帝为此事恼怒了他,贬了他的官。可这也弥补不回李蟠的冤情,后有蒋攸记述澄清李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