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我们在外观赏析部分提出了一个realme关注者可能都会产生的疑问线Hz的高刷新率,为什么Pro版本成了90Hz?
线与线 Pro有着完全不同的屏幕材质:X50使用的是LCD屏幕,X50 Pro使用的是OLED材质屏幕。
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无论是上至近6000元的iPhone 11,还是下至几百元的低端入门手机,但凡使用LCD材质的屏幕比较容易出现相对明显的拖影,这是因为屏幕响应时间长,表现出来并非是真正的卡顿,而是反应相对缓慢。
这里必然要先说LCD液晶屏幕的响应时间: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液晶分子转动以及恢复到原来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同时,也要了解LCD屏幕的显像原理: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变,完成电一光变换,再利用R、G、B三基色信号的不同激励,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滤光膜,完成时域和空间域的彩色重显。
也就是说,只要LCD屏幕使用液晶技术,都无法避免液晶分子偏转排列当中,从接受驱动芯片指令到改变状态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只能尽量使响应时间变快。
而OLED屏幕的发光原理与之不同,它是通过电流驱动有机薄膜本身来实现自发光。技术上可以开启、关闭独立的像素,直接控制像素点的明暗变化,规避了液晶分子流动偏转的这一流程,所以响应速度上要远远优于LED,肉眼几乎看不到残影现象。
由此,在笔者的实际体验当中,120 Hz刷新率的线Hz刷新率的线 Pro几乎都看不到拖影现象,只是X50的滑动速度会更快一些,总体的视觉表现相差不大。
此外,线 Pro的屏幕色彩调校较为克制,仅提供了“P3”和“sRG”这两种可选,未提供浓艳但失实的“鲜艳”模式。也就是说,X50 Pro并没有因使用AMOLED屏幕而表现浓艳的显示效果,色彩调校倾向像它的后背一样内敛。
最后来直观地感受一下高刷新率屏幕对比传统60Hz刷新率屏幕所凸显的畅快。
我们在外观部分已经简单介绍过,线 Pro的机身尺寸相比较X50还要更小一些,这也意味着该机为了5G功能的实现面临着更加紧张的空间压力,毕竟5G并不是塞一块X55基带芯片就能完成的简单事情。
realme线 Pro还要应对极为复杂的天线布局以及射频部署,realme线G偏偏还选择了比较困难的方案进行挑战。和realme线一样,此作在频段或是模式上没有缺失,包括n1、n3、n41、n78、n79在内都有支持。
这意味着无论是国内,还是在海外的大部分地区,拿着线 Pro 都不用担心“手机不支持此频段”的问题。
为此,线 Pro付出了相当高的成本代价,realme为此手机设计了12根天线。
对于空间更紧凑的机身所面临的散热问题,线G具备一套完整的散热机制,官方称之为五重立体冰封散热Pro,由VC液冷铜板、多层立体石墨散热片、散热硅脂等多重散热材料组成。其中VC液冷均热铜板面积高达1821 mm2,对比上一代热管,面积增加339%,能够100%覆盖核心热源,显著降低温度,散热能力大幅提升。
接下来我们在5G信号覆盖的区域内,使用主流测试工具Speed Test进行5G网络下的测速。
realme线G网络速度目前在笔者家附近可以稳定在487Mbps左右,这样的速率是由于笔者拿到的是早期工程机、以及运营商网络不太稳定所致。即便如此,线 Pro的网速体验仍比4G下快很多。
尤其是对比普通4G网络的24.9Mbps的下行速率,5G网络几乎提升到了前者的20倍。
由于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网络还未能实现像4G网络这样的大面积全覆盖,必然存在一些5G网络信号盲区(比如地下停车场、电梯当中),会遇到5G、4G来回切换的场景。realme线 Pro提供Smart 5G技术来解决4G和5G相互切换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网络卡顿。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当5G信号弱于4G时,线G网络也能在Wi-Fi信号不好的时候加速网络,开启5G和Wi-Fi双通道加速后,能为日常使用,特别是手游提供“双保险”,目前,双通道网络加速功能已经覆盖了主流的应用。